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22的文章

周日 (2/27/22)

昨天鍾老師提到歷史,意思是說,讓人扼腕,有點像看著它走入歧途,拿它一點辦法都沒有,遂只能讓它決定自己,這是為什麼,昨天我說,歷史沒有定版,是一個抉擇,史亡而後詩作,歷史亡了,詩人遂唱起歌來,今天大早起身,我突然知道,那個崩塌的廢墟中的抒情,就是為了留下,歷史的另一個版本,用德勒茲和 Guattari 的話來說,這是一個小眾版本 (minor literature),意思是說,尋常百姓,江湖吟唱爾,不是官版,意思是說,後結構主義,就是要幫我們,逃脫 (lines of flight or leakage) 滿口大話強諸於人的官版,找回真誠素樸的野史版本,

後結構主義和心理治療

這是我真正想講的題目,你要理解,廿世紀下半葉的歐陸哲學,就是法國的結構主義,和後結構主義,而且你要理解,後結構主義已經結束在 1995-11-4,當德勒茲墜落,意思是說,時隔二十七年後的今天,我們還沒有其他名字,來說明當今的哲學是什麼,只能繼續用三十年前的那個名字,這件事讓我有點氣餒,也有點不服氣,意思是說,爭氣的話,我們應該可以說點,連德勒茲都說不出的話,因為你要理解,他有生之年,沒有見到互聯網,人工智能,工業革命四點零,基因編輯,和我們即將看到的,那個科幻小說般的,後人類的世界,的現實和災難,他也沒有看到,全球化新自由主義下,養大了中共這頭混帳畜牲,和好不容易蘇共解體,偏偏換湯不換藥,又被普丁這個雜碎極權三十年,走回頭路,意思是說,「德勒茲沒有看到,我們正在看到的世界」,我們理應,想出說出,他想不出,也說不出的話,意思是說,做不到這件事,我們,就是無能,就是無恥,就是窩囊,

Plateau de Millevaches

Saint-Léonard-de-Noblat,小村莊也,傍法國中南部的 Plateau de Millevaches (面積三千五百平方公里,高度六百到一千公尺),面積 五十六平方公里,人口四千七百,此村,距巴黎四百零九公里,在此,德勒茲之妻,繼承其父一間房屋,這裡,是德勒茲渡假書寫的地方,所以你要理解,(千)高原是具體的,意思是說,它真的是一個高原,

內在世界 avec 外在世界

回到這兩個世界,這個回到,是一切的開始,這個回到,要求你回應,足夠的回應,這個回應,就是你的作品,這個回應,就是回應你的存在,你的存有在 (這個) 世間,所以你要理解,這個世界,不是抽象的,不是想像的,是真實的,你要理解,真實是迫人的,駭人的,驚人的,要人命的,或至少要你半條命的,意思是說,如果你回應的話,你很可能沒命,或只剩半條命,但是,如果你不回應的話,你剩下的命,也不值得活,不管它剩下多少, 德勒茲何以有趣,就是因為,他用他的方式,回應了他的這兩個世界,意思是說,他的回應,是他的,你我的回應,是你我的,是你我必須跟自己交代的,依此,德勒茲可以幫忙提供一些工具和裝備,比如說,反坦克導彈,但是仗是要你我自己打的, 以上,就是 2/24,4:00 AM,迄今,烏克蘭人的命運,或台灣人明天的命運,記住,你要「微笑」回應,殺一個共匪值得,殺兩個共匪賺到,殺掉普丁習近平,我就請你拍 Mechanic 3, 對於這兩個世界,我先前的說法是, Inner world ~ Proustian ~ Insight External world ~ Kafkaesque ~ outsight  但是,Kafka 太孤獨,太溫和了,意思是說,外在世界,比卡夫卡的世界的沉默的不回應人焦急的詢問的系統,更血腥,更醜陋,更虛假,更狡詐,更毀滅,更邪惡, 你要理解,史達林抓人,就是凌晨四點,而前一天晚上,他會打電話,垂詢關心你,那個即將被抓的人,問你他媽的身體狀況,有沒有好一點,

讀德勒茲的策略

首先你要理解,一個人一輩子,只能想清楚一件事,最多延伸之餘,又想了第二件事,有點像掙脫了第一件事,給自己帶來的枷鎖,所以你可以理解,其實第二件事,畢竟還是第一件事, 其次,我先前說過,二十到三十歲,是界定成年的自己是誰的十年,但是你要理解,在這個界定中,第一件事通常已經呼之欲出,換句話說,第一件事的種籽,在二十好幾,甚至更早,已經播下,意思是說,你要注意,三十前後的人的作品,這種作品,有一種劈荊斬棘的,略嫌粗糙的,但毫無疑問,是原創的感動,這就是第一件事, 我相信,為什麼,這件事,發生在,三十好幾,是因為生命力,在那十年,最旺盛,的關係,意思是說,大火,燒在,三十到四十,那十年, 四十之後,他的命運,是重複自己,但是,重複十年後,他必須做一個決定,那就是,要不要自欺欺人,繼續重複, 換句話說,第二件事,通常萌芽在五十前後,他想放棄身上背了大半生的包袱,他想輕裝簡行,他想流浪, 意思是說,你要注意,五十好幾的人的表情,如果你看到蒼茫的風霜,那就對了,不幸的是,通常你看到的是,自以為是,甚至怕失去既有的,所謂成就的,城府, 終於,我們來到六十,你要理解,很多人,會在這十年戛然過世,意思是說,他畢竟沒有再出發,油已盡,燈已枯,這是,未竟的悲劇,我們不用難過,反之,如果你見到,他在狹路上,跟你招手,你要嚇一跳,好像見鬼,

one vs. multiple (being vs. becoming) (deleuze)

我相信,Guattari 救了德勒茲,讓他終究,沒有辦法,墮回到一, 意思是說,這個風險,德勒茲比 Guattari 大, 這個 versus,困難在,你有沒有力氣,你敢不敢,失去自己 (that cherished self), 意思是說,one,就是 transcendental consolation,就是 metaphysical consolation,就是 ontological consolation, multiple,就是,一躍,而入,大海,泅泳, 這件事,卡謬喜歡,七等生也喜歡, 弔詭的是,一般情況,自體疾患,早已多時,失去自己,碎片人生,坍塌苟活,現實迫人,無暇戲水, 意思是說,後結構主義和心理治療,的健康的關係是,先把人調養回來,再適時促成他,成為一個自由的人, 意思是說,後結構主義,適用於 moderate to high function self disorder,對於 low function self disorder,恐怕只能縫縫補補,從頭到尾,都來不及用, 意思是說,元氣大傷者,泅泳不了,multiple 不了,becoming 不了, 換句話說,enjoy his symptom 不了, 所以,上述弔詭,是一個悲傷,意思是說,治療者,你在治療室外,可以盡情狂野,但你在治療室內,行事畢竟還是必須保守, 為什麼悲傷,因為長年,在治療室內保守的結果是,走出治療室,你早已忘記怎麼飛翔, 意思是說,治療者,畢竟不自由,不得自由,不忍自由, 很久以前,我說過,治療者,的存在,是一個,被詛咒,的存在, 意思是說,很久以後,我才逐漸理解,那個詛咒,到底是什麼,

後結構主義沖刷後的自體心理學

還剩下什麼, 所剩無幾的,當然是 self, empathy 是做人誠意 (hospitality),可留,但不必視為功德,當成法寶,過度強調, selfobject 是存有-在-世間,的那兩個 dash,循 rhizome 方式存有,那兩個 dash,就是與生命連結,用政治不正確的姿勢, 自體心理學,講的 self,是 self under siege,這和後結構主義,講的主體性堪憂,可呼應, 自體心理學,珍惜人的體溫,但它畢竟是,一點五的心理學,對於治療室內的事件,在不違背倫理的前提下,容許,但不主動發生,意思是說,關係學派,會特別喜歡,後結構主義強調的事件,自體心理學,對之,則有點靦腆, 但是,治療室外,治療者,和病人,各自的事件,則正是其生命呈現,自體心理學,毫無疑問,樂見之, self disorder,的 disorder,恰為其狂野不羈之行徑,和創造力的可能之所據,我先前說過,只要有作品,我就認為值得,所以,他是 tragic man,遠大於,他是 guilty man,上述,符合後結構主義,對人生的理解, 在內外接壤處,你可視內外,為一連續的現象,治療室內,和治療室外,普魯斯特的回憶,和卡夫卡的夢魘,內即是外,外即是內,所以,這是拉岡桑講的拓樸學的環,這也是德勒茲講的 fold,連結內外的,就是 selfobject,就是 transitional object,就是 objet a, 當然,內外,也有,非接壤處,意思是說,作為存在,內外「畢竟兩分」, Now,上述,最後四字,說明 self 和 other,終究有隔,畢竟是兩個不同的個體,儘管雙方各自,生成 (becoming) 未歇,並非一成不變, 這就是,Badiou 對德勒茲的批評,他說老德畢竟背叛了 multiplicity,回到了「一」(Univocity of being), 這裡,需哲學梳理, 但是我想,德勒茲會喜歡,熊十力講的,翕辟成變, http://buddhism.lib.ntu.edu.tw/FULLTEXT/JR-HFU/nx105973.htm

後結構主義和心理治療

關鍵是,後結構主義帶來的問題性 (problematic),這個問題性,要回到拉岡桑,對英語系精神分析文獻的批評,那就是他們只是想像 (imaginary),頂多加上一點 (想像的) 象徵 (symbolic),與真實 (real) 無涉,換句話說,他們只是心理學,對後設心理學,無話可說,甚至,不承認後設心理學的必要, 拉岡桑,我先前說過,有兩個包袱,一是,他花了至少三分之二的力氣,處理佛洛伊德,因為他覺得,他必須改寫精神分析,這等同重新蓋一棟樓,二是,他有結構主義的包袱,銘晃君有一漂亮說法,那就是,當拉岡桑提出 objet a,他就已經跨向後結構主義,換句話說,晚期拉岡桑講的,就是後結構主義的精神分析,我認為,他沒有完成這件事,1976 年後,他已力衰,陷入想不清楚,也講不清楚的迷宮,我先前說過,Seminar XXIII 之後,隱藏著一個很大的謎,但其實極可能,拉岡桑身在謎中,你不能指望他回答, 我們,今日,能不能,回答,那個謎, 要回應之,首先,你必須說明,「後結構主義的問題性」,換句話說,「德勒茲的問題性」,是什麼, Problematic of Post-structuralism Identity vs. difference Transcendence vs. immanence Tree vs. rhizome Canonical literature vs. minor literature 康莊大道 vs. 另闢蹊徑 Travel with agenda vs. travel without agenda To and fro between two points vs. flaneur, wandering and meandering Neurotic lying on the couch vs. free spirit walking in the park The priority of being vs. the priority of becoming, and event (換言之,轉折後的海德格,就像後期拉岡桑,會遇見德勒茲)

怎麼讀德勒茲

首先你要理解,三個月不洗澡,渾身發癢,尤其褲襠,你才能打開德勒茲的書, 達叔對何金銀說,這件事不難,相信我, 其次你要理解,德勒茲是純粹的哲學家,意思是說,他沒有宣稱喜歡馬克思,這個基本態度,是難得的不隨俗從眾, 然後你要理解,他什麼都讀,什麼都看,所以,你也要什麼都讀,什麼都看, 德勒茲 (1925-1995) 喜不喜歡看日本 A 片,他的晚年,是飯島愛 (1972-2008) 剛出道的年頭,意思是說,可惜他來不及看了,意思是說,你要幫他看,意思是說,你看的時候,要懷念他,好像他在陪你看, 你現在知道,怎麼讀德勒茲了嗎, PS 春寒料峭,至此,我已分別說明,怎麼讀 Deleuze 和 Badiou,至於怎麼讀 Lacan,我同意海德格對拉岡桑的評價,海公說,這個人病得不輕,需要被分析, 這三個怎麼讀,說明我的餘生,應該已經沒有辦法無聊,

怎麼讀 Badiou:滅共就是革命就是事件就是存有

首先你要理解,共匪作為系統,惰性極強,既得利益階層,彼此互相脫褲,交媾繁衍多年,已經盤根錯節,牢牢抓住中國大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有血債,我有血債,你貪,我貪,你惡,我惡,沒有一個趙家人,沒有一個趙家人家族,是乾淨的,是無辜的,是正義的,趙家人,都希望,歲月靜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繼續收割韭菜撈錢,都捨不得,已經到手的權力財富,和附帶送上門的,數不清的女人們, 其次你要理解,沉默的大多數中國人,是被共匪成功洗腦的,是被共匪網格化數位監控的,是被共匪關在籠子裡的畜牲,是沒有個體性意識覺醒的前現代奴隸,意思是說,他們連愚憨的阿 Q 都不如,你不能指望他們集結,揭竿反共, 至此,你說,你是不是,應該絕望, 除了革命,推翻暴政, 至此,你可以理解,馮勝平,是無行親共文人的諸多例子之一,基本上,這還只是,共匪的複雜的外宣系統的外圍, 既然不能指望內,至此,你知道,革命,必須由外啟動,這就是 2018 以來的局,「脫鉤」(decoupling) 是關鍵,經濟上脫鉤,斷其金脈,政治上脫鉤,斷其政權合法性,次生如多米諾骨牌倒塌般的潰散衰敗,所產生的連鎖反應的野火燎原的社會矛盾衝突動亂,當成導火線,你要理解,這些都正在發生, 至此,你知道,我們可以,開始讀 Badiou 三書 Theory of the Subject , transl. by Bruno Bosteels; (New York: Continuum, 2009) Being and Event , transl. by Oliver Feltham; (New York: Continuum, 2005) Logics of Worlds: Being and Event, Volume 2 , transl. by Alberto Toscano; (New York: Continuum, 2009) 了,這叫做,以 Badiou 之道,還滅共之身,我微笑的想,Badiou 若知此事,應該會氣得,五孔生煙,七竅流血,立馬中風,這應該是 Maoist 的恰當結局,

2/14/22 (拉岡桑)

2:32 AM,濕冷,落雨,十度,1953 拉岡桑從 SPP ( Société psychanalytique de Paris ) 出走,成立 SFP ( Société Française de Psychanalyse ),之後十年,到 1963,SFP 以拉岡桑為首,被 IPA 留校察看十年,意思是說,拉岡桑 Seminar 生涯的第一個十年,是一個人際矛盾,衝突劇烈的十年,當時追隨拉岡桑不棄者,可謂第一代 Lacanian,他們有哪些人,他們的著述,講了些什麼,十年後,1963,SFP 確定與 IPA 妥協,留在 IPA 的條件是,剝奪拉岡桑訓練分析師資格,所以拉岡桑再度出走,帶著第三代 Lacanian,1964 成立 EFP ( École Freudienne de Paris ),,你要理解,此時,這些跟著他二度出走的人,已知自己是不被 IPA 承認的棄兒,意思是說,EFP 的成員,是十足的悲劇角色,然後,拉岡桑 1981 九月過世前,1980 一月,宣告 EFP 解散,1980 七月成立 FFI (Freudian Field Institute),意思是說,劇終散場前,又來這麼一齣,捲堂大散,另起爐灶,我不知道,1964 到 1980 那些年,EFP 內部,發生了什麼,那些年,追隨拉岡桑的那些人,感受如何,後來去了哪裡,

拉岡桑和 Kohut

拉岡桑和 Kohut,在五十幾歲,都做了同樣的決定,就是和精神分析的國家機器說再見,拉岡桑 1953 脫離 SPP,另創 SFP,1963 被逐出 IPA, Kohut 1968 出版自體的分析,從此自我心理學的圈內 APA / IPA 老友,都假裝從來不認識他,拉岡桑與 IPA 的決裂,比 Kohut 的,更徹底,畢竟 Kohutian 並沒有另立門戶,但三四十年異己下來,已逐漸被消融進去,改變了既有的理論系統,然後,弔詭的是,Kohut 1981 過世,關係學派 1983 復興,十年後開始茁壯,迄今西瓜偎大邊,喋喋不休,卻幾乎不提 Kohut,精神分析的角頭政治,有多麼小氣,可見一班,拉岡桑的命運,比 Kohut 更悲劇人 (tragic man),等於蓋了另一棟大樓,創造了另一個截然不同的精神分析 (當然,原有那棟樓裡,山頭林立,也並非一言堂),話語系統之間的對比和轉譯,迄今仍罕,這個局,造成讀者很大的,神經迴路錯亂,和信仰危機,但弔詭的是,最可貴的,恰恰就是這個錯亂和危機,帶著這個覺悟,治療者才足以面對,廿一世紀的自己,和你的病人,意思是說,如果你一塵不染,整整齊齊,居然相信你相信的是真的,那你實在病得不輕,正確的說,你比你的病人更病,我認為,拉岡桑留給我們的,最重要的,未完成的一課,是後結構主義和心理治療,意思是說,他費了好大功夫講的,結構主義的精神分析,你不用太在意,可以擱下,意思是說,晚期拉岡桑,才遇見德勒茲,我們現在面對的,就是他們的那個相遇,

2022-2-12 (Later Lacan, presented by 謝銘晃君)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rGsODjrfa3CVZKFOD5TpjhzXKFKk8olT?usp=sharing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A Lacanian Perspective (Liliana Rusansky Drob, 2008)

https://www.amazon.com/Liliana-Rusansky-Drob/dp/3639042824/ref=mp_s_a_1_1?crid=RBJFXD4FMYNT&keywords=borderline+personality+lacanian&qid=1644401602&sprefix=borderline+personality+lacanian%2Caps%2C392&sr=8-1 Comparative study of Kernberg vs. Lacan. And the conclusion is,  Kernberg is a borderline, Lacan is a neurotic. And there is no borderline in France and South America. And there is no neurotic in USA.  這個結論,讓我不禁高興起來,

徐子八和流浪狗

起因是,陪著 D 君,飼養過虎頭山的流浪狗,持續了幾年,每晚一鍋肉飯,然後,過年前,竹北門診,遇某君,六十歲女性,愁苦,因為不捨官媽媽流浪狗之家,數百隻狗狗,她說,去年就花了二十二萬,給狗狗看病 ,而且自己帶回家,養了七八隻,我說,是中型犬嗎,她說是,她說,最需要的是錢,但一般人怕被騙,多只捐飼料,她打開手機,給我看新屋那邊的情形,官媽媽在中壢區新屋,一片野地,沒有棚子,是露天野放, https://youtu.be/OJWx2C_cuFk

event vs. RSI

你要理解,RSI 各自乖巧的,溫馴的,有禮貌的,座落在 Borromean Knot 的三個環中,的這個存在的狀態,我們稱之為,無以聊賴 (boredom,ennui), 這時,Rene Magritte,拿起畫筆,開始畫畫, 意思是說,三個環,交集處,隱藏著,蠢蠢欲動的,盲動的,無以明之的,生命力, 那個地方,拉岡桑,稱之為,objet a,le Sinthome,jouissance, 那個地方,佛家,稱之為,緣起,甚深, 那個地方,我稱之為,event, 你要理解,我的理解是,海公,德勒茲, Badiou,都在講 event,但是,他們都沒有,把 event,跟拉岡桑的 RSI,objet a,le Sinthome,jouissance,擺在一起講, 這是,為什麼,我說,拉岡桑,是歐陸哲學,的基礎學科之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