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21的文章

自體的心理學和批判的心理治療 (2021-8-4)

圖片
(1) 首先你要理解,自體的心理學,是未完成的革命。 (2) 這裡,所謂革命,指的是 D&G 講的微革命 (micro revolution) 。 (3) 因此,無所謂,大革命後「新階級」取代舊階級,繼續輪迴的罪惡。 (4) 其次,你要理解,自體的心理學 (psychology of the self),不只是自體心理學 (self psychology)。 (5) 後者,是精神分析殿堂裡的某尊神像,前者,是漫行在歷史的廢墟中的批判者。 (6) 意思是說,你的爸爸,你的媽媽,對你而言,的確很重要,這件事,我沒有意見。 (7) 但,你所存在的,「這個世界」,對你,也很重要,這件事,我有意見。 (8) 意思是說,我希望,你的爸爸,你的媽媽,給了你勇氣,去面對這個世界。 (9) 意思是說,若非不然,你沒有基本配備,去面對,這個世界。 (10) 意思是說,嚴重的自體疾患者,朋友,你病得太重,只好當病人,好好養病,要治療者,還你一個,甚至多個,童年。面對這個世界的這件事,等你長大再說,輪不到你。 (11) 以下,是針對「輕度至中度自體疾患」者說的。精神官能症者,太乖了,不敢玩;精神症者,太瘋了,玩不起。 (12) 一旦,面對,這個世界,你需要勇氣,你不得不批判。 (13) 你問,批判?什麼是批判?所為何來?為什麼不得不? (14) 我點起紙菸,看著窗外。 (15) 批判,就是,面對,這個世界,你不願人云亦云,隨波逐流,你看不下去,你開始懷疑,你無法自圓其說,你開始惡夢。 (16) 你開始質疑,你眼前的,這個世界的前提和預設。 (17) 至於,「批判的意識的覺醒」,何以發生,是怎麼發生的? (18) 你的人生閱歷,是批判的緣起的關鍵。這是,為什麼,我鼓勵,你去阿根廷的原因。 (19) 不忍之心,惻隱之心,不願指鹿為馬的追求真相之心,義憤之心,你告訴我,是那一個心? (20) 「起」心「動」念,表示心的內外,有激盪,內外邊界上的邊防 (censorship),有漏洞。 (21) 這些漏洞說明,批判者是藝術家,批判是藝術創作。(意思是說,藝術是漏出來的。) (當然,漏可以是,長江三峽大壩的漏,意思是說,是滔滔決堤一瀉千里的漏。) (22) 至於,批判的心理治療,要批判什麼? (23) 一是醫學模式 (medical model),二是精神分析 (psychoanalysis...

religious therapist vs. secular therapist (答客問)

圖片
依歸於宗教信仰的治療者,和沒有上述依歸的治療者,其人生有何差別? 宗教信仰,上天下地,包山包海,神學哲學宇宙論,生死的謎,人從哪裡來,會到哪裡去,都有一個從形上到形下的,完整的說法,心理學在神的殿堂裡,只是一件不起眼的小家具。 宗教信仰,有教團的團體生活,撐持著每一個信仰者,撐持代表不墜,教團是有戒律的,戒律代表乾淨,意思是說,那是「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 Now,問題就出在「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這個片語,你要理解,那是海明威的短篇小說,講的是寂寞的街道,深夜的虛無。 所以,你可以理解,為什麼 Alan Roland 說,一個地區的人,如果見到 Nighthawks (Edward Hopper 1942) 無所感,那個地區,就還不能講精神分析。 或,為什麼 Ernesto Spinelli 對 「down these mean streets」(Raymond Chandler) 這個片語,這麼著迷。 https://www.goodreads.com/quotes/18146-down-these-mean-streets-a-man-must-go-who-is Now,剛剛講到精神分析,其實,那個片語 「secular religion」,是拿來形容精神分析的。 意思是說,我沒有聽說,有人說心理治療是世俗的宗教。 這點說明,精神分析的發展型態和方式,是教派和運動 (movement),不是沒有理由的。 意思是說,精神分析,屬性上,很像宗教信仰。 當然,它是「世俗的」。 或,正確的說,它是「世俗的尊貴的」。 以上,挖苦精神分析,是我的娛樂。 這個娛樂,說明「一般心理治療者」,就是「一般樂器吹奏者」 (沙河悲歌,七等生),他走在暗夜的台灣,吹奏著那支浸泡著結核菌的黑管。 卡謬說,我們,必須想像,李文龍是快樂的。

事件的優先性 (transcendence vs. immanence) (2021-7-24)

圖片
起因是昨天下午謝修女來訪 我提問 Religious therapist vs. secular therapist 後來陳君提問 沒有信仰理由何在 起因是我問這個問題的時候 心裡放著這個片語 「The priority of events」 不管你如何定義「事件」 (event) 總之它不是說說而已想想而已 意思是說它要你有所「行動」 (action) 不管你如何定義行動 總之你要「行」要「動」 意思是說你不能只是「坐」著 只是自苦於定義 「太陽下山前 你要起身」 去發生一些事情 比如說 出發去阿根廷 為什麼事件有優先性 如果我想錯了考慮不周到怎麼辦 德勒茲說不要緊 你從阿根廷回來的時候 會有一個「曾經去過阿根廷的你」 那個你不是「從頭到尾坐著枯想的你」 我想 Transcendence vs. Immanence是一個光譜 假如 Transcendence 是一 Immanence 是二 基本教義派是 1.0 (Pure Transcendence) (那個地方,距離自我獻祭,一線之隔。當然,那個獻祭的後面,有天大的承諾。意思是說,自殺炸彈客們,被允諾,會在天堂重逢,繼續作炸彈。) 還俗的和尚離開了這個光譜 (那才是真正的放逐和流浪,這才是希臘悲劇的角色。) 海德格是1.6 - 1.7 德勒茲是1.8 - 1.9 當然德勒茲希望他自己是 2.0 (Pure Immanence) 這個片語 Transcendence vs. Immanence 左邊是靜謐的所在 右邊是存在的喧囂 (La clameur de l’être) 最好的風景 會讓你流連忘返 一再重返的風景 是給人帶來靜謐的風景 是不要求人回應的風景 但弔詭的是 它同時也是 存在的喧囂的風景 這個片語 Transcendence vs. Immanence 是否可以相對於 另一個片語 Representation vs. Presentation (再現  vs. 呈現) (註:好看的敘事,必須是藝術作品,所以是呈現,而非再現。) 換句話說 有超越當靠山的人 是模擬一個超越的世界 沒有超越當靠山的人 是走在荒野 赤身露體 與自然相見 讓天地在身體留下烙痕 用身體為天地留下刻痕 你要回想那兩張圖 尤其第二圖 所以我們回到一開始 起因是我相信 形下世界的形上基礎 是在形下世界 遍體鱗傷後才 「也許」...

包子去「西藏救災」的時候為人民「服務」的解放軍封鎖鄭州京廣隧道偷偷「運屍滅跡」所以共匪結論是「京廣隧道」跟六四天安門廣場北京街頭一樣「沒有死人」

圖片
https://youtu.be/3vV4BtJWmdU https://youtu.be/LJ1rGY2WYmk https://youtu.be/y-rSjGyZQZ4 https://youtu.be/tKT-ApTgBcI https://youtu.be/oevdkxw6Qc0 https://youtu.be/-8ZMzLuXk8s https://youtu.be/rZwcSqJLpnI https://youtu.be/EaX1l0qXT_E https://youtu.be/GKwKds5Aqhw https://youtu.be/WSB0Ie3QA9I https://youtu.be/H90vB654fL0 https://youtu.be/x7Qz5b39dSw https://youtu.be/ntwUc9EcSBw https://youtu.be/rkMEVF5bHos https://youtu.be/c9WZo5opbe0 https://youtu.be/G3wrPYl1LR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NCBVqo8WVg https://youtu.be/0LEGnkp46k8

時代革命 (Revolution of our times)(周冠威)

圖片
https://youtu.be/w-_xiEOj0yQ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E6%99%82%E4%BB%A3%E9%9D%A9%E5%91%BD-%E5%91%A8%E5%86%A0%E5%A8%81-kiwi-185192/amp

林中路 心理治療四十年 (2021-7-15)

圖片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Ao4N0yDyyNZaGJHNuHfoLoj5AlIh5Ol-?usp=sharing

6:59 AM (我信什麼)

圖片
我信什麼 除了說清楚 更重要的是練習 關於心理治療,我信什麼? 我信治療者的話語和動作宜少宜準 準的意思是說它是「足夠承擔存有的 隱喻」 (adequate existential metaphor) 你要記得昆德拉用關鍵字來構思鋪陳書寫他筆下的角色 意思是說那幾個關鍵字就是生命的能指 (signifier)    (能指就是暗戰二裡鄭伊健給林雪的那個銅板當然那隻鷹也是但我比較喜歡那個銅板) 意思是說我們只是角色只是莫明演出一齣戲的所指 (signified) 我們將一起在那幾個關鍵字前俯首多時 我們和那幾個關鍵字的關係 就是我們的存有的寫照 我們需要和那幾個屬於自己的關鍵字找回詮釋學的關係 (hermeneutic relationship) 意思是說我之於我 變成一個難解的謎 意思是說我之於我 變成一個陌生人 我信對人的處境的深刻的體諒的同理的尊重的悲憫的理解 我信我們每個人和這個世界都是極其不完美的 我信我們每個人要學習接受這個不完美 這個接受是一個自我疑惑和自我否定的極其痛苦的過程 但這個接受不表示自己對人生繳械投降 這個接受就是盡人事知天命 知道這個世界是一個客觀的存在 你要理解客觀的存在是悲劇發生的背景 喜劇則來自盡人事的盡 意思是說來自人無關緊要的意想 我信治療者的自體應願為其病人所用 (use of the therapist's self) 這個願是一個心願 這個心願是一個誠意 我信陌生人的善意就是治療

3:01 AM (how do I work)

圖片
蛙鳴 (一)「自體疾患之短期心理治療」 以前我不信短期治療 現在我仍半信半疑 但現在我知餘生有限究竟不了了 只能作一點杯水車薪的事 (飽餐一頓度過寒夜天明繼續流浪) 改變不了那盤有名的大棋 只是一點不願罷手的誠意 大刀闊斧肌理細密 在某關鍵情結上一起工作 有點像肩頸痠痛的「肌腱結塊」 推拿師父輕重拿捏化開瘀血 「不宜太重但也不能太輕」 「不宜太快但也不能太慢」 時間夠鐘就停後續交回天地 因為短期無法放手任其流動太久 所以「有點費勁但又不宜太用力」 你要理解這是「一起工作」 不是還其失去之天真童年 所以這是「中篇」非長篇小說 (短篇是 snapshot 中篇是交代清楚一條線索長篇是錯綜複雜好幾條線索) 所以須預設病人之成年並非白卷 非白卷表示其一路已有所歷練 雖然跌跌撞撞渾身是傷 且跌撞已有其不可不然之坎陷型態 意思是說老是在同一處「重複受傷」 意思是說偶然性中「有其必然」 這個必然就是待療之傷 (二) 「精神科門診之藥物治療」 關鍵是準確和溫柔和試著鬆手 準確的意思是對病人的整個人的狀況 有一種通盤的兼具主觀和客觀的理解和判斷 溫柔的意思是由下而上由少而多 (注意住院治療常見弊病是由上而下由多開始而不願減少) 試著鬆手的意思是說病人不是你的衣食父母 時間到了你要放他走 意思是說你要減藥尋找最小有效劑量 你要建議他試著停藥看看 但帶著備用的藥且需要時回診 意思是說他須知道他常用藥物的作用和適應症 他須拿回服藥者的主體性

老蘇教你跑路

圖片
再次提醒,任何时候中国人跑路都是最正确决定:关键要抛弃脑残式故乡观念 https://youtu.be/T80DmCdWFLo

中共建黨百年慶典 (陳臻和宋诗婷)

圖片
中共建黨百年慶典 中共建黨百年慶典舉行 習近平稱欺負中國必將「頭破血流」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7676182 習近平嗆外來勢力將頭破血流 前小米員工諷精神不正常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590477 大陆记者吐槽中共七一庆典如恐怖片 https://www.epochtimes.com/gb/21/7/1/n13061298.htm/amp

蔡霞說共匪就是無惡不作的黑幫

圖片
蔡霞:中共暗流涌动 如何终结习政权? https://youtu.be/GhT9WUEtJE4 蔡霞(1952年10月-),女,生於江蘇常州,中共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教授(2012年退休),在黨校任職近40年,研究方向是意識形態和民主政治、執政黨建設。早年信仰馬列主義,支持中國共產黨實行黨內民主,被視為黨校的自由派學者。2016年5月起遭全網封殺。2020年6月,蔡霞因為其紅二代身份並嚴厲批判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而引起轟動。同年8月17日,蔡霞被中央黨校開除黨籍,並被取消退休待遇。此後,她稱受到不少同志的私下鼓勵,仍會繼續嚴厲指責習近平,並強調習近平是黑社會、沒有習近平、實行黨內民主的中國共產黨才是好的中國共產黨。

勇哉義士梁健輝

圖片
香港人怒了,发出反抗中共暴政的第一击! https://youtu.be/GYbQMfG56u0 港男七一持刀刺警案 男子真實身份曝光 https://amp.rfi.fr/tw/%E4%B8%AD%E5%9C%8B/20210702-%E6%B8%AF%E7%94%B7%E4%B8%83%E4%B8%80%E6%8C%81%E5%88%80%E5%88%BA%E8%AD%A6%E6%A1%88-%E7%94%B7%E5%AD%90%E7%9C%9F%E5%AF%A6%E8%BA%AB%E4%BB%BD%E6%9B%9D%E5%85%89 看中國 Vision Times https://youtu.be/kBG03ehjdD4 (4:22) 梁健輝(1971年-2021年7月1日),前維他奶國際採購部主任,幾年前曾短暫在蘋果日報當資料員 。因在銅鑼灣刺警案中刺傷機動部隊警員後自殺身亡而聞名 梁健輝事件變國安案件 生命的控訴香港悲劇 漠視仇恨憤怒根源 悲劇恐成更大悲劇 (眾新聞 香港這一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P6ObZnB_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