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22的文章

八二四炮戰 (2022-8-24)

Psychodynamic psychopharmacology (1) 精神症狀,像是裸露的神經,非常敏感,非常疼痛, (2) 精神藥物,像是絕緣,覆蓋在傷口,讓它不要這麼敏感,這麼疼痛,簡單講,讓他遲鈍 (dull his mind), (3) 精神症屬重症,症狀以脫離現實為主,屬中樞神經硬體故障,宜比照內科症狀處理, (4) 情緒症狀可輕可重,重者,比如說,重度憂鬱,患者大病一場,元氣大傷,只能好好治療,好好調養,好好復健,以期恢復生活,意思是說,宜比照內科症狀處理, (5) 情緒症狀之輕至中者,則症狀的本意,是要顯現傳達,某個訊息給當事人,意思是說,其人生處境,生活境況,內外皆有窒礙難行,須反省,須覺悟,之處, (6) 所以,情緒症狀之輕至中者,用藥不宜窮追猛打,意思是說,在舒緩症狀,和殘存一點症狀,以供提醒當事人反省之間,要找到恰到好處 (optimum) 的點, (7) 當然,最常見的情況是,猛藥狂轟濫炸,沒有反省,沒有覺悟,當事人失去了喜怒哀樂,錯過了那個訊息,辜負了那個症狀, (8) 界乎精神症,和情緒症狀之輕至中者,之間,是行為症狀,以衝動自毀為主,包括酒藥癮,暴食,解離,性變態,衝動控制疾患,簡單講,就是自戀行為疾患 (narcissistic behaviour disorders),就是邊緣人格結構 (BPO) (borderline personally organization), (9) 這群病人的用藥,兵分三路,一為抗精神症藥物,改善其認知偏差以至瀕臨精神症的症狀,二為抗憂鬱劑,改善其情緒低落,三為情緒穩定劑 (mood stablizer),控制其衝動, (10) 但是,你可以理解,上述三路,擋不住森林大火,洪水漫灌, (11) 因為,行為症狀的後面,有一個不穩定的人,和他破碎的人生, (12) 不穩定的意思是說,其成長過程中,一作為一的條件不足,以至他人己界限不明,過猶不及, (13) 因此,治療關係,必重演其無法好好做人的,過猶不及的關鍵困難, (14) 小結,精神症人格構造 (psychotic personally organization),就事論事,比照內科,治療關係,像是照顧驚恐的孩子;精神官能症人格構造 (neurotic personally organization),病人多慮很乖,不會給治療者惹麻煩;邊緣性人格...

understanding vs. interpretation (2022-9-7)

首先須要說明,這個 vs.,與 Verstehen vs. Erklären,有異,Erklären 是「自然科學的 (因果關係的) 解釋」 (explanation),Verstehen 是人文學的理解,最遠只能來到「人文學的 (詮釋學的) 解釋」 (interpretation), 下述,「解釋」二字,指的是「人文學的解釋」,非自然科學的解釋, 理解需要天地一般的誠意,實在很費勁,解釋往往就是強作解人,明顯需要自以為是,當然,你態度上,可以收斂一點,假裝你,沒有那麼自以為是, 理解和解釋之間,顯然有先後順序,意思是說,理解深刻,方有解釋可言, Kohut 說過,嚴重自體疾患,有可能終其療程,你只能盡力理解,「無法」解釋,因為他承受不起,意思是說,他是從身體深處裡面,潰爛而出的傷口,你只能一直清瘡換藥,不能期待根治,你要理解,甚麼是,手術成功,病人死在手術台, 我想,上述,無法解釋,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你「不忍」解釋,不忍的原因是,你「理解太深,以致無語」, 「連舒伯特,都有無言以對的時候」(嫁妝一牛車,王禎和,1993), 為什麼理解太深,會無語以對,你要知道,廟裡神佛,只能無語,意思是說,開口神佛,所謂神蹟,必為贗品,必為假貨, 用中國話來說,就是山寨, 意思是說,那個無語,承載著這個世界,包括你的出生,你的童年,你的青春,你的成年,你的中年,你的老年,你的告別式, 你,就是阿城筆下,從地底下爬出來的,數不清的,黑臉士兵,你,就是我,就是每個曾在現場的人, 也包括共匪侵台,台灣人被騙去柬埔寨,剩下一顆腎臟回來, 你要想一想,什麼是,「這個世界」,再想想,你到底理解什麼,和你打算解釋什麼,當然,你也要決定,你要「做」什麼,不管你理解了什麼,解釋了什麼, 「做」的定義是,對於事件 (event) 的足夠的回應, 做的條件不是,完美的理解和解釋,事實上,完美的理解和解釋,會讓人耽溺在完美的理解和解釋,以致癱瘓,意思是說,生命是不完美的,人生是不完美的,沒有理由,你能掰出完美的理解和解釋,意思是說,治療者沒有理由,能掰出完美的理解和解釋, 前述,符合量子物理和混沌理論,不確定性的,非線性的,世界觀,意思是說,生命是一個意外,山雨欲來風滿樓,讓我們珍惜那個意外的完整性 (integrity),頂多試著給它一點,不完美的理解和解釋, 不,多此一舉,何必, 事實上...

從三求 (three seekings) 說起 (後結構主義和心理治療)

(一) Pleasure seeking ~ tight gentlemen & ladies ~ attainable sometimes ~ 1850-1930 (mid 19th century to early 20th crntury) ~ age of neurotic conflict ~ revengeful killing ~ Oedipus in the bedroom ~ tragedy in the Greek sense ~ 酒精 ~ 與天地人神,猶有懷舊感傷關係 (nostalgia) ~ Eros vs. Thanatos (dialectic intact) ~ 視秩序為當然爾,不知混沌為何物 ~ alienation ~ 治療關係,移情完整 (therapist as an intact object) ~ 我的靈魂有時有點餓 ~ 以為結構仍然可能,人控制得了結構 (人本主義的心理治療) (二) Object seeking ~ trauma &/or loss ~ futile often ~ 1930-1980 (early 20th century to mid-to-late 20th century) ~ age of structural deficit of the self, and futile search for the object, revealed by narcissism and borderline ~ serial killing ~ search for the object, and thus self ~ tragedy in the modern sense ~ 一二級毒品 ~ 與天地人神,僅餘殘存破碎關係 ~ Thanatos > Eros (dialectic strained) ~ 秩序難求,初知混沌為何物 ~ reification ~ 治療關係,移情暴烈 (therapist as an extension of patient's self) ~ 我的靈魂經常飢餓 ~ 以為結構仍然可能,但已知人控制不了結構 (結構主義的心理治療) (三) Thrill seeking ~ hijacking of the dopamine system ~ f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