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21的文章

甚麼是批判的心理治療 ?

圖片
投稿來信請寄至:soilwater2019@gmail.com    歡迎各種 文本,可加上 圖片檔 甚麼是批判的心理治療 ?   要回答甚麼是批判的心理治療, 首先你要知道, 甚麼不是批判的心理治療。   有點像, 你要走出系統,才知道甚麼是荒野 (wilderness) 。   走出系統,就是 van lifer 說的 off-grid 。   你要理解, grid 指的是水,電,網路 (wi-fi) ,生活所需的補給。   Off-grid 生活的人, 必須帶著求生配備,熟悉自然,面對黑熊,不要驚惶失措。   我認為, 武藏就是 van lifer ,雖然他沒有開著 van 。   簡單講,批判的心理治療,是走進荒野的心理治療。 有點像,走出皇宮的那個印度人。   所以,佛陀也是 van lifer ,雖然他也沒有開著 van 。   所以, 批判的心理治療, 就是「追尋生命存在的形上基礎的可能性的  van life 的形下旅途」。   你要理解,一般的心理治療,是動物園的故事。 一般的心理治療的系統模型,像動物園裡的籠子, 關著治療者,也關著他的病人。   至於,甚麼是動物園,和動物園的故事, 你可以參考 The Zoo Story (Edward Albee, 1958) 。   二零零二年,我曾說,心理治療是「人文精神的憩息之所」。   批判的心理治療,算不算「人文精神的憩息之所」?   現在的我想,你要很小心,當你用「人文」二字。   因為,你要理解,人類世 (Anthropocene) ,是眾生的末路。 人類作為物種之一,糟蹋了地球,作為一個生態系統, 滅絕了萬物,讓生命無家可歸,人類,是極其罪孽深重的。   一般所謂人文,是人本位的自以為是,自以為尊, 這不是我要的人文。   我要的人文,是「回到自然的人文」。   所以,批判的心理治療,是「回到自然的人文精神的憩息之所」。 而且,人類除了糟蹋萬物之外,更擅彼此踐踏侵軋, 不公不義,而且...

關於第三個廢墟的註解

圖片
對於自體疾患 我是疼惜的 也報以厚望 因為他們來自廢墟 所以有可能改變廢墟 他們和正常市民的世界 格格不入 有揮之不去的異鄉人感 但你要理解 只有異鄉人可以捨下一切遠行 意思是說 我希望他們有作品遺世 置諸天地 讓天地動容 我相信第三個廢墟 給當事人帶來的是感受力 (sensibility) 這個感受力會讓他對第一第二個廢墟 也有異乎常人的察覺 換句話說 他對廢墟 有一種執著 不忍不見的執著 不忍不見不出手的執著 這種人適合做治療者 不不是適合 是天生的治療者 意思是說他 為一大事因緣而來 當然也為一大事因緣而去 好像從來沒有來過一樣 我相信卡夫卡是這樣的人 有一天卡夫卡走過一個人旁邊 對那個人說對不起我把你吵醒了 你就把我當成你的夢罷 作者:Kelly 

三個廢墟中的閱讀和書寫

圖片
三個廢墟中的閱讀和書寫 起因是昨晚下診前,與台齡數語,突然恍然大悟,我們有三個廢墟。 一是新自由主義的廢墟,這是普世的廢墟。 二是中共作為廢墟,和「廢墟製造者」,意思是說,中共的侵略擴張吞併,香港已是中共的廢墟,台灣則岌岌可危。 三是臨床的廢墟,或臨床所見的廢墟,這就是二十年前「那本書」,我講的那個廢墟。 昨晚,為什麼會恍然大悟,起因是當時我說,當代文化論述,可置於「在新自由主義的廢墟」(in the ruins of neoliberalism) 一詞之下。 這些論述,視角不一,可以是人類世,深度生態,後人類,文化研究,另類生活,等等。 這些論述者,幾乎都是生活在西方民主世界者,他們面對的,是人類的「普世的廢墟」。 有些香港的學者,台灣的學者,甚且,大陸的學者,也趕這班流行的普世號列車,侃侃而談,人類世的浩劫,氣候變遷,人類命運,如何如何,等等,等等。 這些論述,我看不下去。 有一種奇特的,在說另一個世界的,不相干感。 原因是,我,我們,與此同時,也正活在第二個廢墟。 很久以前,就聽香港人說,他們活在借來的時間 (borrowed time)。 其實,不止時間,空間也是借來的。 曾經活在,借來的時間和地方 (borrowed time and place)。 香港如是,台灣何嘗不是。 第二個廢墟,是「在地的廢墟」,與中共這個邪惡的政權,和活在牠的陰影下有關。 意思是說,在台灣,在香港,甚且中國境內的有識之士,首先要能做「在地的人」,才能奢望做「普世的人」。 理由很簡單,西方民主世界的論述者,沒有立即被中共威脅吞併的危險,甚且,他們往往,好像無知的蠢蛋,以為中共是吃素的文明人。 第二個廢墟,要求我們反共滅共。 第三個廢墟,是臨床所見的廢墟,基本上就是自體疾患的世界。 第三,是否與第一,必然有脈絡前因的關係?是否,在病人的一生中,我們能讀出世界的歷史? 據我看,未必。 第三個廢墟,基本上是家族的,個人的,生命歷史。 但,多一些歷史背景的想像,對我們理解臨床上,面對我們的,這個人,會多一些歷史同理的唏噓。 所以,第三,與第一,畢竟還是有關。 第二,則是,我們在台灣的存有之戰,這個處境,像以色列,但比以色列更糟,當然,我們須要像以色列人一樣不怕死,不,我們必須比以色列人更不怕死,否則結局只有窩囊兩字。           ...

Anarchy「 無政府信念」主體的碎片

圖片
Anarchy 「 無政府信念 」 主體的碎片  摘自  Craig O’Hara (1995 /2005 譯 )  The philosophy of Punk more than Noise. &   James C. Scott (2012/2021 譯 )    The Cheers for Anarchism : Six Easy Pieces on Autonomy, Dignity, and Meaningful Work and Play  現今政制體制的另類選擇 ; 全球龐克所擁抱的視什麼 ? 為什麼擁抱 ? 安那其主義是一種反文化,是對 「 出賣自己,收受賄賂 」 的政客的一種反撲,它鼓吹少了吸血鬼般的政客,世界會更好。 Anarchism : an alternative to existing systems. What it is and Why it is embraced by Punks all over the world. The failure of “bought and paid for “ politician has ensured a counterculture receptive to the idea that we would be better off without these vampires. By Craig O’Hara (1995)   James C. Scott (2012/2021 譯 )   The Cheers for Anarchism : Six Easy Pieces on Autonomy, Dignity, and Meaningful Work and Play 人類學家的無政府主義觀察 農民,下級階級最喜歡採取的政治行動模式 --- 沉默低調,隱姓埋名,卻又暗地勾結,違法,不服從。 當擁抱普世公民 Universal citizenship 價值的同時,所採取的徵兵制度,是無法理解會有 「紀念這些拒絕屠殺自己同胞的人」,會有「紀念兩次大戰中不知名的逃兵紀念碑」的傳奇。   歷史上絕不多數的底層人民,求生技巧就是日常僅存,觸手可及的政治形式。...

風雨中 site 啟程

圖片
之一 剛剛台齡來信說君君這個周末正在趕工準備 site 上線至此我對這件事的活潑匯聚並不看好但這不要緊如果這是一個「客觀的存在」之一那就夠了 這個夏天風雲在即 今天雨下得不夠大起碼這裡不確定山那邊如何 之二 我跟台齡說過 正經八百的文章 尤其所謂符合學術規格的那種 我不信不喜也不能卒讀 我真正看重的 是片斷的回憶和命題 因為那是隨風灑落的 不知名的種籽 我先前說過 宋明理家 我看重兩種人 一是鄉野村夫 一是市井豪邁 前者比如說李侗 後者比如說泰州諸君 因為那是隨風灑落的 不知名的情義 不知名的意思 是叫不出名字 沒有名字或 名字被歷史遺忘 意思是說 那是一個 回到自然 的存在 作者 : kelly

禮失求諸野

圖片
                      我不是歷史學家,我沒有史料,我沒有檔案, 甚至我說過, 過去三十年,我刻意不讀中文書, 你可以說,我自外於這一切,沒有資格說三道四。但我有想做歷史判斷的誠意。 我希望,每個人都有這個誠意。 這個彼此的誠意,就是我們唯一須要捍衛的,在台灣生活的存在方式。 魯迅一百年前說,我們這個年頭,怎麼做父親,要頂住黑暗的閘門, 讓孩子們可以在陽光下嬉戲。 一百年後,黑暗的閘門,依舊黑暗。 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體質上都屬列寧式政黨,唯一差別是,  一九八七年,蔣經國放了台灣一馬。  二二八,和白色恐怖,恐怕須要分開理解。  前者是清除一代台灣菁英,後者是不分省籍,亂抓匪諜。  昨天下午赴會前,我寫下四個字,           (一) 內臟的 (visceral)           (二) 無語的 (speechless)            (三) 高貴的 (noble),if it is done not in the name of political correctness            (四) Same thing should be done in China。 昨天下午,我問彭仁郁老師, 如果南非的真相和解,是發生在宗教領袖的護持下, 是否台灣的轉型正義,必須有宗教的護持? 為甚麼會這麼問,是因為轉型正義,與認同政治 (identity politics) 有關。 前天晚上,離開竹北前,我跟台齡說,我們在台灣生活的人,要捍衛的是, 過去三十年,才好不容易擁有的民主自由的制度和生活方式。 台灣的共識,奠基在「對中共政權的本質的歷史判斷,和反共的決心」。 台灣的共識,我希望,也奠基在「對文化中國的認同」。 但這個希望,明顯是有爭議的。 但我實在無法用中文說話書寫,宣稱南海諸島是我文化的故鄉。 因為你要理解,中共過去七十年毀滅的,就是文化中國。 而一九四九的...

鄭捷無差別殺人事件(心理病態者)

圖片
從心理病態的脈絡來理解無差別殺人者以 2014 年臺北捷運大量殺人事件為例 吳台齡 台齡身心診所醫師 原載 犯罪與刑事司法研究第27期(2017) 摘 要 每當發生重大殺人事件,勢必引起社會集體焦慮,民眾會渴望知道更多血腥的報導, 但內心卻不斷地提問社會為何會發生這種喪盡天良的犯罪? 作者試著根據新北市地方法院檢察署的起訴書跟臺大醫院的司法精神鑑定報告書作為探討的文本基礎,從這兩份已經被書寫詮釋, 固定下來的文本資料,透過Jaspers的方法學,從Erklaren的因果解說進到Verstehen 的真正理解,藉由鄭捷的故事脈絡去拆解某些犯罪現象學的困惑。 首先是分析鄭捷生命中的三件重大心理創傷事件,同時對照著Berardi( 2015/2016 )書上描寫的幾位無差別殺人者的故事。再從殺人誓言的辯證,延伸至自戀性憤怒是如何走向失控的引爆點。作者進一步試著歸納無差別殺人者的犯罪心理學診斷要件:道德困乏、同理能力挫敗、格格不入的社會疏離及惡性自戀的質變。單從DSM診斷難以說明無差別殺人者的精神症狀與心理狀態, 應竭力避免在犯罪事件發生之後,司法系統及專業人員的介入,無心卻造成反治療性的二次創傷。但又唯有盡力去重構犯罪真相,此一大量殺人事件所造成的  社會傷害才得以有機會修補, 朝向修復式正義來實踐。 關鍵詞:心理病態、惡性自戀的質變、無差別殺人者 完整內容請點選

南地殖民心理學解構矯正教育學校的霸凌文化

圖片
透過閱讀丘延亮所翻譯阿席斯南地(Ashis Nandy)的「貼身的損友 ―有關多重自身的一些故事」一書(南地,2012),Nandy 以殖民主義的心理學來詮釋歐威爾、吉卜齡兩人的心理傳記,開啟作者得以從政治心理學及文化研究的角度,解構與再建構邊緣少年身上所承受的壓迫,突破了理解上的限制。   感謝學校提供一個讓作者得以自在聽故事的空間,3 少年願意分享他們受困的故事,本文乃將多年的實務經驗,透過書寫,穿插不同的情境組合,每個少年的故事就像是一片片樹葉,敘說真實(narrative truth)的呈現,透過編串, 讓故事的脈絡性成為一根小樹枝。文章中多處恐是作者的投射與詮釋,實無須去辨識到底誰才是擁有這些故事的主人。試圖整理一個承受壓迫少年為主軸的共敘說(co-narrative),這是一個虛構的故事(a fiction),年代久遠,資料陳舊,獄政也不斷推陳改革方案,至於所謂的歷史真實(historical truth) 早已無從查考,本文建構在眾多真實的故事堆裡(based on an absurd but true stories)。雖是個人的故事脈絡,也勾勒社會次文化之下共同處境。 作者 :吳台齡( 原載台灣人權學刊 第五卷第三期) (2020) 完整閱讀請點                        樹葉就像是                        每一個小人物的生命故事片段,                        當很多片的樹葉加上枝幹,                        整個湊在一起之後,                        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