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捷無差別殺人事件(心理病態者)


從心理病態的脈絡來理解無差別殺人者以 2014 年臺北捷運大量殺人事件為例

吳台齡

台齡身心診所醫師 原載 犯罪與刑事司法研究第27期(2017)

每當發生重大殺人事件,勢必引起社會集體焦慮,民眾會渴望知道更多血腥的報導, 但內心卻不斷地提問社會為何會發生這種喪盡天良的犯罪? 作者試著根據新北市地方法院檢察署的起訴書跟臺大醫院的司法精神鑑定報告書作為探討的文本基礎,從這兩份已經被書寫詮釋, 固定下來的文本資料,透過Jaspers的方法學,從Erklaren的因果解說進到Verstehen 的真正理解,藉由鄭捷的故事脈絡去拆解某些犯罪現象學的困惑。

首先是分析鄭捷生命中的三件重大心理創傷事件,同時對照著Berardi( 2015/2016 )書上描寫的幾位無差別殺人者的故事。再從殺人誓言的辯證,延伸至自戀性憤怒是如何走向失控的引爆點。作者進一步試著歸納無差別殺人者的犯罪心理學診斷要件:道德困乏、同理能力挫敗、格格不入的社會疏離及惡性自戀的質變。單從DSM診斷難以說明無差別殺人者的精神症狀與心理狀態, 應竭力避免在犯罪事件發生之後,司法系統及專業人員的介入,無心卻造成反治療性的二次創傷。但又唯有盡力去重構犯罪真相,此一大量殺人事件所造成的  社會傷害才得以有機會修補, 朝向修復式正義來實踐。

關鍵詞:心理病態、惡性自戀的質變、無差別殺人者

完整內容請點選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