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批判的心理治療 ?



投稿來信請寄至:soilwater2019@gmail.com

   歡迎各種文本,可加上圖片檔

甚麼是批判的心理治療 ?  

要回答甚麼是批判的心理治療,

首先你要知道,

甚麼不是批判的心理治療。 


有點像,

你要走出系統,才知道甚麼是荒野 (wilderness) 

走出系統,就是 van lifer 說的 off-grid 

你要理解,

grid 指的是水,電,網路 (wi-fi),生活所需的補給。 

Off-grid 生活的人,

必須帶著求生配備,熟悉自然,面對黑熊,不要驚惶失措。 

我認為,

武藏就是 van lifer,雖然他沒有開著 van 

簡單講,批判的心理治療,是走進荒野的心理治療。

有點像,走出皇宮的那個印度人。 

所以,佛陀也是 van lifer,雖然他也沒有開著 van 

所以,批判的心理治療,

就是「追尋生命存在的形上基礎的可能性的 van life 的形下旅途」。 



你要理解,一般的心理治療,是動物園的故事。

一般的心理治療的系統模型,像動物園裡的籠子,

關著治療者,也關著他的病人。 

至於,甚麼是動物園,和動物園的故事,

你可以參考 The Zoo Story (Edward Albee, 1958) 




二零零二年,我曾說,心理治療是「人文精神的憩息之所」。 

批判的心理治療,算不算「人文精神的憩息之所」? 

現在的我想,你要很小心,當你用「人文」二字。 

因為,你要理解,人類世 (Anthropocene),是眾生的末路。

人類作為物種之一,糟蹋了地球,作為一個生態系統,

滅絕了萬物,讓生命無家可歸,人類,是極其罪孽深重的。 




一般所謂人文,是人本位的自以為是,自以為尊,

這不是我要的人文。 

我要的人文,是「回到自然的人文」。 

所以,批判的心理治療,是「回到自然的人文精神的憩息之所」。


而且,人類除了糟蹋萬物之外,更擅彼此踐踏侵軋,

不公不義,而且樂此不疲。 

魯迅說,翻開中國歷史,通篇只見「吃人」二字,就是此意。 

為歷史找回公義 (fair and decent) 二字,

是批判之所以為「批判的義舉」的初衷。

 


所以,

批判的心理治療,是「回到歷史的人文精神的憩息之所」。

 

批判的心理治療者,有誠意,還生命經驗,

一個有歷史感質地的敘事。

敘事者和聆聽者的關係,是詮釋學的誠意,和系譜學的解構。

 

生命經驗,包括內外,有普魯斯特的幽微,也有卡夫卡的夢靨。

每個人,各有不同的內外經驗,比例各殊。

 


聆聽者的任務,是促成敘事,

說到敘事者無法單獨說下去的地方。

詮釋學的精神,就是互為主體性的實踐,

就是讓雙方,來到雙方無法各自單獨來到的地方。 

而非將敘事還原 (reductionistic) 命名解釋,

然後把它放進資料夾歸檔。

 

我先前說,這是「釐清內外,然後尊重他的決定」。

 

所以,

批判的心理治療,

是「擔得起存在治療之名 (worth its salt) 的存在治療」。

 

小結,批判的心理治療是甚麼?

 

就是「回到自然」,「回到歷史」,

就是「為人間討一個公道」,

就是「批判的意識的覺醒,和隨之而來的行動」。

 

我們必須假設,治療者的批判的意識的覺醒,發生在先。

(但那個在先,不過在先,只是觸媒,並非解答。

否則,無所謂批判的心理治療。

 

所以,治療者自身,須真實存在,名實相符,

非僅止坐而言,而乏起而行。 

意思是說,他親歷人生不公不義,因而奮起,

這個親歷是他發願和不退轉的緣起。

 

而且,走過詮釋學的互為主體性的旅途,

聆聽者也會被敘事者,和這個「存在上的相遇的過程」改變。

意思是說,

批判的心理治療者,理應也被他的病人感動和改變。

 

他們兩人的關係,遂亦師亦友,教學相長,

惺惺相惜,互道珍重,相忘於江湖,是存在上的乾淨的相遇。

 

所以,批判的心理治療,發生在「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

那個地方,超越了精神分析最喜歡講的移情和反移情。

(李清發醫師多年前嘗說,移情是情識作祟,此言不虛。) ------

作者 Kelly。

留言